新华财经北京3月29日电(康耕甫) 近日,以“聚焦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高质量转化与创新临床研究水平”为主题的2024年度临床药理加速创新药物研发与转化学术大会在北京市副中心通州区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药理学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及全国各地的产、学、研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副区长朱泉华在致辞中表示,创新药物研发转化是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AI、基因技术、免疫治疗等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催生全球生命科学的巨大变革。副中心将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提升生态能级。一是聚焦行业前沿,举办多场全国性活动,释放医产活力;二是设立更多产业基金,带动创新项目转化落地;三是提升产业运营服务的系统性,搭建产业协同生态平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总会计师邓连府表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试验机构研究型病房/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在早期临床研究领域勤恳求实耕耘15载。202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与服务转化平台,与科室协同进行有组织科研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平台,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国家级人才培养及卓越青年科研人才储备。
在主题报告主会场环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栗占国发表了以“自身免疫病研究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的报告。他表示,自身免疫病人群庞大,目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迅速,关键致病细胞和分子是研究热点。同时,新型分子标志物对疾病认知、分子诊断及预警、评估疾病预后均有重要意义;对于生物/靶向治疗、免疫稳态,长期缓解是目标。
中关村玖泰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创新联盟教授曹彩在报告中回顾了重大新药创制GCP平台建设的前世今生。他表示,过去的药物研究通过对发明的新药进行临床试验,筛选出获益人群,而现在是通过患者的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的差异来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试验入组。这是药物临床研究领域的重要变革,过去强调关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疗效及不良反应,而现在的临床研究更加关注预测生存、各个研究终点以及各种分子标记物,这两个改变可望使临床试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大会还针对“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创新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引资势态和产业发展”及“如何实现资本赋能,推动中国创新药快速上市,破解出海难题”等话题设置了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主办,中关村玖泰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创新联盟早期临床/BE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组织部、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为支持单位。